服务热线:400-051-1156
新闻中心 首页 > 新闻中心 > 行业研究 > 正文
 

放开红包,扫码才是更现实的颠覆

来源:百度百家  发布者:小郝子  发布时间:2015-2-28

原本,作为互联网休战期,春节前后一直新闻寡淡。可今年支付宝与微信的红包大战,烧遍大江南北,于是,互联网最后一个空窗期也被填补。支付宝与微信从春节前战到春节后,双方动用一切资源坚壁清野,结果,参与其中的春晚哭晕在厕所,商家重金投入,也仅仅换回来效果一般的品牌露出。

在笔者看来,战役结束,支付宝、微信都各取所需,但各方纠结于红包的场景作用,对其过于高估,有些一厢情愿,那样的YY,恐怕数年后,也很难获得数据上的支持。 其实,现实中,红包之外,更具“扭曲力场”的颠覆场景,应该是“扫码”,如果说智能手机是人类器官的延伸,那么它就是我们看清现实世界的另一只“眼”,接入虚拟世界的另一只“手”。

比强

比如,这次,笔者回到三线城市老家,在超市置办年货时,就看到许多年轻人在借助扫码工具进行商品的比价,看看是现场买更划算,还是直接网购更便宜,以此决定是否在超市消费。他们身旁的促销阿姨虽有不悦,却也无可奈何。而这样的场景,2年前,还仅仅发生在一线城市。

这就应验了“时间机器”理论——大城市里的移动变革,会随着时间推移,逐次在二三线城市发生。毕竟,大城市打工者返乡,移动终端的智能应用习惯也逐渐“下沉”,波及到那些收入并不丰厚的同乡,并以此形成口碑传播,在不同职业、不同年龄层的人群中,推广开来。

当然,这样的推广也需要外力支持。要知道,从经济学角度讲,移动场景的应用要么“需求尾随”,要么“供给创造”,前者是消费者需求推生,后者,如红包、扫码则是由移动应用供给方

提供,依据其对消费需求的把握,开创一种场景。如此,后者其实需要供给方投入更多的市场培育、习惯养成,方能实现移动互联的“王道”——场景优先、习惯之上。

现在看,红包应用不仅培养时间短,且场景实用范围有限,更多的意义局限于提高社交粘性、积攒用户数(绝难有频次上突破)。而扫码应用不只已培养数年时间,更可以用于比价、鉴别真伪、物流查询、支付等等环节,显然对于传统超市等线下商业更具现实的革命性。

颠覆

据手机淘宝提供的数据显示,年底这波“扫码潮”中,有近3成新用户加入年货扫码比价。长于精打细算的年轻女性用户占比较高,年龄集中在25-35岁;而扫码多集中在美妆、食品、母婴、生活快消品(洗护、纸品)、酒类等关乎家人健康和生活质量的类目上,仅2月16日当天,条码库扫码量就骤增2.6倍,年货当中热销的酒、保健食品等类目的扫码量更是翻了至少3倍。显然,相对红包,扫码应用已真正聚能成势。

一位O2O行业老行家告诉笔者,春节加速了线下扫码行为的普及。目前,扫码玩家中,“我查查”预估实际条码数在千万级别,京东、微信则为数百万级别,它们或受制于工具属性,不具“牙刷效应”(每天被频繁使用,高粘性),或受限于发力较晚、社交基因、支付规模较小,未能在扫码领域产生深刻颠覆。

反倒是阿里巴巴的“火眼”,借助手机淘宝数亿用户,兼并收购资讯大拿,共享高德、菜鸟数据,拓展扫码在比价、查询物流、鉴别药品真伪等方面的现实动作,再与天然的“商业交易”属性相辅相成,构建交易、查询的超短路径,由此快速拓展使用者,提升使用频次,积累得上亿条码库,又促成交易达成。而有此基础,扫码命中率又能更高,进一步固化用户的使用体验与习惯,形成了马太效应的正循环……可见,阿里更具有颠覆超市等传统渠道的势能。

未来,随着这类电商条码库的日益扩大,用户习惯的迁移,超市们的日子还会越来越难过,看看现在诸多大型商超纷纷“触电”,就能看出他们的难受劲——为商而电,却又困于制度与思维方式的陈旧,一幅幅衰颓落寞,萎靡不振的样子,只能在节假日排队的盛景中寻找些许安慰……与之对应的是,消费者通过扫码,触摸到一个归属感尿崩,幸福感爆棚的电商世界,一去不返。

此消彼长间,线上与线下都将更深刻地感受“时来天地皆同力,运去英雄不自由”——历史从不回头,只有翻到下一页的迫不及待,搬好小板凳,拭目以待吧。


分享到:
返回顶部